close
qq廣告群發軟體網頁設計關鍵字自然排序人氣流量軟體
中國時報【陳育賢╱竹縣報導】
「這口味是媽媽的味道,每次吃自己做的便當,雖比不上媽媽的手藝,總感覺多少有遺傳到一點,所以每咬一口,都讓她想起媽媽的愛,能夠感動在心。」廖美容滿臉幸福的說。
新竹縣政府新聞科職員廖美容自承是便當專家,吃便當的歲月超過四十年,便當都出自媽媽與自己之手,外食次數屈指可數。
她說,小時候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,扣除兩個弟弟年紀較小,連同爸爸的,媽媽每天要做六個便當,為了讓小孩吃得新鮮,幾乎都是當天起大早做菜,除非前一晚拜拜加菜,否則鮮少吃前一夜的冷便當。
吃了十幾年媽媽的愛心便當後,也養成自己帶便當的習慣。廖美容說,因家住新埔鄉下,長輩留了幾分地,下班後到菜園種些當令蔬菜,她自嘲說,都快忘了市場長什麼樣子了,因為幾十年來,菜都是吃自己種的,連雞、鴨都自己養,幾乎自給自足。
受訪當天,她做了兩個便當,一個自己的,一個給剛退伍、在機械公司上班的寶貝兒子,除了主菜「客家滷三層肉」是傳統市場買的肉外,其它都是自家開心農場的。包括「鹹蛋炒苦瓜」、「客家炒絲瓜」、「南薑、紫蘇、紅肉李」(開胃菜)以及「山苦瓜、福菜燉排骨湯」。辦公室同事口水直流,很想來一口媽媽味。
廖美容承襲媽媽的口味與習慣,吃得都是當令的食材,她說,過去受到媽媽愛心便當的呵護長大,現在換她呵護兒子,希望兒子每天中午打開便當的那一刻,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溫暖。
天空貼文軟體udn貼文軟體中時貼文軟體app廣告群發軟體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